close

20150307鍾肇政【苦雨戀春風】新書發表會  

 

傾聽鍾老肺腑之言

 

張世賢  2015/12/18 民報論壇

 

      台灣文學之母,高齡九一的鍾肇政老先生,日前受邀出席蔡英文「浪漫台三線」記者會,看完宣傳影片後哽咽表示,他並不滿意大家對台三線只重視產業發展的讚揚,因為代代相傳的客家話已經快要消失了,讓他非常憂慮,「一旦客家話消失,客家人就消失了,不知道台三線會變成怎樣?」

 

      將近三十年前即追隨鍾老致力客家復興運動的筆者,對此深有同感。目前無論都會大城或鄉村聚落,六十歲以上的客家人之間,平日使用母語的比率已經很少,對晚輩都講華語或Holo話,遑論中壯年客家人,至於青少年及兒童能使用母語的,更是慘不忍睹了。面對缺乏文化視野又大權在握的執政者粗魯無心的表現,我們也只能徒歎奈何!

 

      目前台三線上的內灣、北埔、南庄、三義等客庄熱門觀光景點,街上聽到的大多是華語或Holo話,客語早就退避三舍了。個中原因非常簡單:觀光客以Holo人或華語人居多,其中的客家人又不會或不喜使用母語。這個現象引發的問題卻非常嚴肅:即使客家年輕人響應「浪漫台三線」計畫,回鄉定居發展在地產業後,客語就能達到小英理想的「世代傳承下去」了嗎?恐怕沒那麼簡單,難怪鍾老會憂慮「不知道台三線會變成怎樣」了!

 

      鍾老會有這樣的憂慮,和他的成長背景息息相關。他常對訪客講述自己經歷的複雜語言環境,在龍潭客庄出生不久就跟父母搬到大溪的Holo庄,三、四歲又搬到台北大稻埕,在那邊上小學直到七歲,很自然地只會講Holo話。七歲搬回龍潭故鄉上學後,他一句客語都聽不懂,同學都帶著輕蔑的口氣叫他「Holo Sai」(福佬屎)。在絕大多數講客語的同學之間,他首次領略到做為「弱勢語群」的苦澀滋味。

 

       就讀淡水中學期間,他更經歷了兩種身為「弱勢族群」的悲哀。其一,日籍教師經常作威作福,嚴厲修理學生,他曾被打倒在地,內心深深烙印了弱勢台灣人「被殖民」的屈辱感;其二,班上佔大多數的Holo同學,動輒不懷好意地叫他「Kei lang ah」(客人仔)。這些刻骨銘心的、遭受客家和Holo同學歧視的經歷,使他此後無論在文學作品或社會運動上,都從人權、人道出發,為「弱勢族群」代言。在上述記者會上語重心長,原因在此。

 

      我們認為,發展在地特色產業,強化本土經貿實力,確是台灣目前的第一要務。但不可偏廢而可以同時進行的是,在施政上讓民眾認為使用母語「有好處」,例如公教人員能使用華語以外的一種本土語言(包括客語、Holo話、原住民語等),即每月支付若干「語言加給」,能使用兩種則加倍,依此類推。多推行類此獎勵措施,利之所在,大家必自動傳承母語,台灣展現多元文化。

 

arrow
arrow

    阿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