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式立柱


 




國立台灣博物館


講究門面雕飾


全體合照


斜對面土銀(原日本勸業銀行台北支部)建築風格皆同 現為【台博館大型博物展覽館】


 


 


【明星咖啡麵包】三樓會議廳


商業午餐一客300     +100可升級為全套(+沙拉&甜點)


濃湯


起司焗烤海鮮飯(360元)


商業午餐魚排餐300元(&豬排2選一)


全體師生&簡錦錐先生合影


前排坐者 左一:季季,左二:簡錦錐,左三:汪詠黛


武昌街一段七號正對面為台灣省城隍廟


 


 


從【二二八和平公園】信步到【國立台灣博物館】。


 


 


【台灣博物館】


 


日治時代是為了紀念第4任總督兒玉源太郎&總督執行代理後藤新平的神廟,採取希臘式立柱建築,原兒玉&後藤銅像立於大門左右側,國民黨將其移入室內。(台博館建造總費27萬日幣;總督府花費281萬日幣1912~1920歷時8年;台博館斜對面今「台博土銀館」原「土地銀行」,1933年建立時是「日本勸業銀行台北支部」。這三著名建物皆日本近籐十郎建築師所設計的,講究門面雕花的紅磚建築。)


 


兒玉1852~1906享年54歲,1898任台灣總督,武將軍人不常駐台灣,由小他5歲的後籐新平(1857~1929享年62)41歲時,被指派執行代理台灣最高領導人職務。後藤是留德醫學博士,對台北自來水工程&地下排水溝設立功不可沒,當時北市排水溝覆蓋率冠東南亞。


 


後藤對台灣的現代化有極大的貢獻:諸如西部縱貫鐵路&阿里山鐵路(即便為了方便運送檜木到日本)設立;從糖葉原產地南美洲引進製糖技術,……當時糖&鹽特製許可證幾乎是辜家&林家所有。


後藤發覺,管理台灣人要掌握臺灣人三大特性:1.怕死;2.愛錢;3.愛虛名。是嗎?


 


 


12:00移駕至「武昌街一段七號」三樓【明星咖啡廳】。


 


汪詠黛會長:


第一次協會的外堂課,由發起人大老 季季 老師主講,乃第一人選。


季季老師於9月份開始進行的婦女新知寫作訓練課程也有擔綱講師,歡迎眾家姐妹報名單堂課。


 


季季老師:


今日咱「文學巡禮」僅止於新公園周邊。現今「中山堂」清朝時為布政使司,1932年日本蓋「公會堂」,1935年日治40週年,日本當局舉辦「始政40週年台灣博覽會」第一會堂,就在中山堂。(先答覆 林 先生問題)


 


前所說近籐十郎(1877出生,1904東京帝大畢業,1906來台)除了官方三大建築(現今總統府、台灣博物館、台博土銀館)之外,1908當時第一座官營「西門市場」──提供日本官太太們買菜,即今捷運西門站出口處的「紅樓」;1909南門國小;1909基隆海關檢疫所;1911第一中學(建中)紅樓;台北醫院新管(今台大醫院舊樓──紅磚鋼筋蓋了12年,1924竣工,為東亞最大醫院;圓山別莊(今美術館邊「台北故事館」),大稻埕茶商第三代陳朝駿得私人別墅,1914完工,都是近籐十郎的『名作』。


 


 


季季老師[枵腹]為我們解說,而我們學員都已陸續饗用商業套餐了,終於詠黛老師宣告[暫止],讓 季季 老師先填飽飢腸吧!等大夥兒享用過正餐,喝咖啡吃俄羅斯軟糖、蛋糕時, 季季 老師再度開講「明星咖啡廳的發展史」。正當講到 簡 先生時, 簡 先生就由漂亮的林經理陪同到三樓來。


 


以下大約半小時多,就由店 東簡錦錐 先生自述「明星咖啡廳的由來」。由真人講真有其事,大家聽得津津有味,這動人的傳奇令人低迴噓唏,是什麼人在18歲,乃至小小10歲左右,就擁有過人的[生之勇氣],面對命運的挑戰,開創精彩的人生?他,就是【明星咖啡麵包】創辦人簡錦錐!


 


臨走前我買得《武昌街一段七號他和明星咖啡廳的故事》一書,簡錦錐口述,謝祝芬撰文。


 


次日,南下回通霄在火車上一口氣看完。


 


這是一部最能撫慰心靈的人文傳奇,動亂時代裡的簡錦錐的智慧呈現。最好您親臨明星咖啡廳二樓雅座品嚐香醇咖啡與西點,到三樓會議室欣賞 簡 先生外孫李柏毅的畫作之餘,再選個臨窗火車座的咖啡座位,靜心觀覽此書,書中的精采獨家內容肯定讓您熱淚盈眶……


 


第二度聆聽季季老師的課,我真真愛她,惜她,更敬佩她!


季季老師本身就是一則最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傳奇(她民國53年就與[明星]結下良緣了)。同時祝福兩位傳奇


 


青春常在  永垂不朽


 


詠黛老師&協會姊妹應如是


 


格友們亦如是


 


**************************************************************


 


附錄:                           勇者,妳的名字叫季季       

 


2009/10/14午後,在美麗寧靜的南海路植物園與季季老師相會——我生命歷程中重要的盛會,感恩詠黛老師的牽引成全。


 


天空陰霾,天氣轉寒,南海書院二樓不如往昔,似乎關閉了冷氣,座無虛席,大家屏氣凝神忘卻些許的躁熱,就期待季季,娓娓道來——她的傷與痛。


 


與其說是她的傷痛,不如說是聆聽她的「平鋪直敘」(回首向來,無風無雨也無情,空留季季恬淡語絲漂浮在欲雨還雨的深秋午後。)之餘,我也省視了自己的傷與痛。


 


經由季季的生花妙筆,十二篇串聯成叫好又叫座的《行走的樹》,動人指數百分百。她說,從經常邊流淚邊書寫的過程中,她與楊蔚、故人及往事和解了,同時得到自我的救贖;同樣,我也從閱讀與聆聽過程中得到自我的昇華。感恩!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死生相許。」季季少不經事時,就愛上一個不該愛的人,自此終身背著甜蜜的負荷,打脫牙和血吞,獨力撫養一對子女,歷經生活艱苦,人間幾多小女子能載得動這許多愁?事實上,眼前這身軀纖細瘦弱,微暗臉龐上架著眼鏡,因脊椎不適(職業傷害)而全程坐著講述1949年全台灣,甚至全中國人傷痛的奇女子,令我肅然起敬,幾度亢奮得想起立鼓掌,礙於淑女形象……。她越講,我越聽,就越欲罷不能,四點沒能結束,拖到五點,離開現場,依然久久不能自已。


 


她提及,顧正秋和蔡瑞月兩位有與她同是大時代受難者的因緣,她曾分別以一枝五彩筆為她們代言作傳。惺惺相惜,一代名伶、名舞蹈家與名作家共同譜下不朽的生命樂章,並留下扉頁為歷史做見證。「勇者,你的名字是女人。」她說,衝鋒陷陣打天下的男人,很辛苦;背後為他擔待風險的女人,更受苦。偉哉大哉!寧為女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回家後,再瀏覽一遍《行走的樹》,對照現場所發劉大任的<生死皆為君——讀季季《行走的樹》>一文,並印證季季語重心長的期許:寫作是一條能和自己和解共生,拯救自己於萬劫不復的好歸途。頓時,彷彿發現新大陸——加入黛媽咪家族(讀書會、寫作班)是我一輩子最明智的抉擇之一(還有嫁給我老公)。


 


寄語我親愛的弟兄姐妹:惜取眼前人,共創生命的榮光麗景。也虔誠祝禱敬愛的 季季老師,您是當今藝文界的「國寶」,請《休戀逝水》,珍重自愛。青山長在,白雲相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