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因為南部雷雨作怪,原訂的「三地門之旅」被迫取消,繼續前往聽「洪健全基金會」的「讀書達人談讀書與書寫」的免費課程,第三堂課由作家鍾文音主講。主題是──「單純而複雜,深沉而剔透-女性作家的思維與書寫」。幾堂課下來,心裡大概有數,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此免費課程,應是基金會與出版社合辦,因此講師所介紹的書籍也皆是出版社的版品。這並無對錯可言,只是聽者必須冒著一個危險,一個先入為主的危機,因為在課堂上只會聽到作品的優點,而很難聽到些許批判的語言。這其實是一場置入性行銷,講師是廣告代言人,閱讀者就是消費大眾,只有消費者真正去使用產品時,才能確知產品的好壞,也就是閱讀者必須要花心思去閱讀,才能真正體悟作者所賦予作品的真義所在。


課程主題既是「女性作家的思維與書寫」,因此所談的都是女性作品,話題圍繞在三個作者的三本書:


吉娜.B.納海(Gina B. Nahai)的《裡海之雨》:伊朗作家、猶太人。內容大約訴說她,是一個喪失聽覺的女兒,不小心一把火燒了自己。在生死交關的烈焰中,她的靈魂飛起,來到了命運之輪開始轉動的一瞬間──那是個灑滿金色雨滴的春天早晨,她俊美尊貴如王子的父親,遇見了貧賤如灰姑娘的母親。那是一切悲劇的起源,而她可以去阻止那場悲劇,也可以讓她那滿懷希望的母親追尋夢想……


莉莎.潔諾娃(Lisa Genova)的《我想念我自己》:是一本敘述阿茲海默症的小說。罹患了侵噬心靈的阿茲海默症,不斷偷走主角視為「自己」的部分,記憶趕不上遺忘,令她逐漸失去與外在世界的連結;另一方面,她卻發現世界在她眼前的模樣開始改變,不斷改變,每一天都有新的方式去生活、去愛,記憶並不是她生命的一切……,這讓我想起那本《明日的記憶》。


瑪麗.愛麗絲.蒙蘿(Mary Alice Monroe《時間是一條河》:女主角罹患乳癌、丈夫外遇、最後又得到真愛。故事的開始是主角在割除一邊乳房後,參加以溪釣活動療癒身心的課程,回家卻遭遇更大的挑戰:丈夫外遇。溪釣老師貝兒好心提供一棟濱河木屋,讓咪亞得以暫時逃離,她因此意外讀到一本祕密日記,發現一個傑出飛蠅釣家族的珍貴遺產,於是決心找出這個家族深藏的祕密。故事參雜著愛情、親情與人生的糾結怨懟、寬恕與諒解……


若以短短數字或是三言兩語敘述著小說大意,總讓人覺得這些故事大綱不都似曾相識嗎?這故事內容是否有些老梗了?但閱讀終究不是只看故事結局,而是看作者的文采,看他如何說故事、如何鋪陳、如何駕馭文字的能力、如何架構與解構故事情節。


記得有位講師說過一見解,內容大約是如此:當一位作家的創作,發現內容與前人雷同,那並非證明你與前人智慧等高,只能說是你見識不夠!這句話於我有當頭棒喝的作用,也曾在我腦海裡盤旋許久。因為有時驕傲的以為自己有了甚麼創見,也很想能將它具體呈現,卻在某日,發現某本書、某則新聞,原來他人說的正是我那未付諸實現的想法,這時還以為自己與那創新者是同類人,還說著,他說的就是我的想法!若與前述相對應,只能說自己,在時間的座標上,早已輸人一截,在行動的能力上,缺乏呈現的能量,而且缺乏大量知識的輸入和深刻生活的匱乏。


「女性作家的思維與書寫」這個大標題很快的繞回自身,喜愛文字、也喜歡用文字表述自己的思想、所見,「女性作家」這個頭銜,或許與我終身無緣,但並不減低我與文字為伍的興趣;雖然也被調侃,我空有一把槍,也有好槍法,就是沒子彈。


是的,不但需要子彈,而且要有一槍中的的本事,才能用作品直指人心,若以此當作書寫的歷程,可是還有大半的路途要走,更可以藉此再調侃自己,此去歲月,絕不無聊!


Ashley99073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