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高更特展導覽/「三個大溪地人」 無解的謎




















【聯合報周美惠】



2010.12.30 03:26 am



 












「三個大溪地人」為高更過世前四年所作。
圖/北美館提供



高更厭惡五光十色的巴黎、視歐洲為「既不友善又腐敗」的地方,自稱「野蠻人」的他,浪跡異鄉永遠在追尋回歸原始之路,這也儼然成為他創作的核心。


一八九一年,高更終於實現他多年來的夢想到大溪地探險。他初抵大溪地,卻發現此地已遭受西方文明殖民「汙染」,但他仍在此地停留了兩年,期間,他走訪各地,廣泛地觀察風土民情與收集資料,以大溪地的語言為畫作命名,留下數量豐富的,充滿詩意與象徵的作品。他重返巴黎後,這批畫卻被視為「賣弄異國情調」。一八九五年,高更決定重返大溪地,永不回法國。


這幅借自蘇格蘭國家美術館的「三個大溪地人」為高更過世前四年所作,呈現的可能是當地的婚姻儀式,左右兩名女子手中所拿的花果象徵生殖力,但畫中人的打扮和大溪地婦女的傳統裝束大不相同,左側女子披著古羅馬式長袍,如同古龐貝壁畫中的人物,她手中拿的果子讓人聯想蛇以蘋果誘惑夏娃的創世神話;右側女子裸露上半身,手捧鮮花象徵純潔的原始文明;夾在兩位女子當中的男子,看不見神情,無從得知他在想什麼?高更觸及西方神話在善與惡間抉擇的典故,充滿無解的謎。


高更展將在北美館展至明年二月廿日,購票洽年代售票系統或北美館售票窗口。



2010/12/30 聯合報】@ http://udn.com/


 


 


水果盤與檸檬」借鏡塞尚 加入布列塔尼元素




















【聯合報周美惠】



2010.12.21 02:20 am



 












高更油畫「水果盤與檸檬」。畫的前方借鏡自塞尚,後方的窗外景觀呈現的卻是布列塔尼的綺麗風光。
圖/北美館提供



高更是個「塞尚迷」,他在喜獲塞尚的名畫「水果盆、玻璃杯與蘋果」之後,總是隨身攜帶在身旁,到哥本哈根探望家人時帶著,旅居布列塔尼創作期間也帶著它。


這件「水果盤與檸檬」不論是題材或風格,都脫胎自「水果盆、玻璃杯與蘋果」,但加入了「高更式」的布列塔尼元素。畫的前方固然借鏡自塞尚,後方的窗外景觀呈現的卻是布列塔尼的綺麗風光,窗戶右方好像是一幅繪有天鵝的草圖,這是布列塔尼民俗藝術中常見的主題,也是高更在布列塔尼期間經常描繪的動物。雖然背景中的窗戶並不是畫,但整體風格仍呈現高更在布列塔尼時期常見的「畫中畫」逸趣。


高更旅居布列塔尼時期,天鵝取代早期繪畫常出現的展翅飛禽,經常出現在作品中。他曾以宙斯化身天鵝與麗達交歡的神話故事為素材,塑造了一隻陶瓶。隨著高更象徵主義繪畫的發展,他畫中的動物常有弦外之音,如同一系列充滿象徵性的動物寓言,如這回來台展出的一幅「天鵝」浮雕精采展現天鵝優遊戲水及粼粼盪漾的水波。另一件油畫「鵝」以多彩筆觸描繪水波盪漾,戲水的白鵝與倒影在水面上波動不已的女子身影,似乎交織出某種表現欲望歡愉的和諧樂章,讓人玩味再三。


高更展將在北美館展至明年二月廿日,購票洽年代售票系統或北美館售票窗口。



2010/12/21 聯合報】@ http://udn.com/


 



高更展導覽/仙境「寫真」 抹去文明痕跡





















【聯合報周美惠】



2010.12.09 02:55 am



 












高更「馬丁尼克風景」。
圖/北美館提供



「若要創新就得回到源頭,回到人類的孩童期。」自況為「野蠻人」的高更曾說。


為了構築「現代野蠻人」的傳奇,也為了創新,高更從一八八六年起,持續在法國本土及海外探尋原始樂土。一八八七年,高更到巴拿馬去,幻想「過野蠻人一樣的生活」,但他難耐褥熱潮濕的氣候,很快就病倒,於是決定轉往附近的馬丁尼克島養病。


馬丁尼克島的氣候涼爽宜人,美景綺麗如畫,高更宛如來到人間仙境,停留在此地的四個月期間,他創作了十六幅畫。


這塊樂土刺激他創新,如這幅「馬丁尼克風景」部分筆觸雖仍有印象派遺風,也借用了塞尚式的平行筆法,但開始出現具裝飾性的平塗技法,以色彩瑰麗富變化的色域編織出如織錦般的構圖,成為高更職業畫家生涯中第一個轉捩點。


出於對都會的排斥,高更的風景畫並不「寫實」,「馬丁尼克風景」描繪的是高更在馬丁尼克的住處附近山坡所見景緻,遠景可眺望聖皮耶灣對岸的珀列火山;原本應該在畫中出現的聖皮耶城,卻以色彩繽紛的原野盛景取而代之,完全抹去文明存在的痕跡。


歡樂的日子容易過,高更因罹患瘧疾,最後不得不重返巴黎接受治療。


雖然馬丁尼克行以悲劇收場,不斷探究原始樂土,已成為他一生的追尋。


高更展將在北美館展至明年二月廿日,購票洽年代售票系統或北美館售票窗口。



2010/12/09 聯合報】@ http://udn.com/


 



高更展導覽/葛羅奈克的饗宴 獻藝術家之母





















【聯合報本報訊】



2010.12.26 03:35 am



 












高更「葛羅奈克的饗宴」。
北美館提供



「給你一個建議,別過度拿著自然狀態照本宣科。藝術是一種抽象概念。我們可以在自然面前夢想,並將抽象概念從自然中抽取出來,同時還得多想想該怎麼創造,而非結果;將我們神聖的主宰創造,視為上帝,這才是朝上帝高升的不二法門。」


高更在一八八八年八月寫信給畫家好友舒芬納克抒發己見。


自從一八八六年起,高更數度造訪布列塔尼的阿凡橋,當年印象派畫家都住在葛羅奈克旅館,這裡包吃包住、收費低廉,高更滿意極了,這幅「葛羅奈克的饗宴」就是他獻給被尊為「藝術家之母」的葛羅奈克旅館女主人瑪莉珍妮的禮物。在這裡,他既探索自然,更努力實踐「藝術是一種抽象概念」的想法,他一直尋求從自然中抽取出來、「形而上」的境界。


一八八八年七、八月間,高更的作品出現突破性進展,如這幅畫中,將置放在小圓桌上的金盞花、糕餅、蘋果和梨子等靜物,表現得新穎而大膽。抹去景深、反自然主義的空間構圖,平面化而純粹有力的色彩,很快成為高更綜合主義、象徵主義的特徵。這種筆法,在他之後完成的名畫「布道後的幻象雅各與天使的摔跤」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這兩幅畫中同樣都運用了大片的紅色,也成為高更探索色彩奧妙象徵力量的第一個顏色。


高更展將在北美館展至明年二月廿日,購票洽年代售票系統或北美館售票窗口。



2010/12/26 聯合報】@ http://udn.com/


 


 



高更展導覽/阿凡橋不朽的牧歌





















【聯合報周美惠】



2010.12.13 02:56 am



 












高更「草地上的談話」。
圖/北美館提供



「我愛布列塔尼,我在這兒找到了野蠻、原始。」從一八三年代浪漫主義興起以來,藝術家紛紛前往法國西北方的布列塔尼半島尋找新的靈感來源。


一八八六年以降,高更多次造訪位於布列塔尼的阿凡橋,這是高更探尋夢中樂土的起點。由於鐵路的建設,每年夏天到訪布列塔尼的藝術家愈來愈多,他們在海邊岩石岬角處,探索巨石遺址和中世紀小城鎮;研究與自己語言大不相同的當地方言;每逢知名的寬恕日節慶,世俗及宗教節慶服飾均獨特無比,充滿異國情調。


位於下布列塔尼的純樸小村阿凡橋,因風景如畫享有盛名,在高更抵達阿凡橋的年代,已經有上百名畫家每年夏天都會到此一遊。高更去阿凡橋的原因,除為探尋夢土,也因為當時他身無分文,沒辦法在巴黎生存,而當地的生活開銷極低。


這幅「草地上的談話」是高更在一八八八年二度旅居阿凡橋時所作,畫中再現高更風景畫中常見的構圖前方高聳的樹木對照後方橫向開展的森林、草地景象,畫中採用點描派技法,但高更把點狀的筆觸拉長為垂直並排的短直線,形成猶如簾幕般的律動感。


最前方的牛隻怡然躺臥、農民在林間閒聊,充滿悠閒自在的氛圍,為阿凡橋留下不朽的田園牧歌。


高更展將在北美館展至明年二月廿日,購票洽年代售票系統或北美館。



2010/12/13 聯合報】@ http://udn.com/


 


 



 



高更展導覽/白楊木風景 野性力量正燃燒





















【聯合報周美惠】



2010.12.06 02:03 am



 












高更「白楊木風景」,充滿野性力。
圖/北美館提供



還記得梵谷把絲柏樹畫得猶如綠色火焰般向上燃燒嗎?高更畫的白楊木如同列柱般,昂揚在天際,兩相對照更添妙趣。


高更與梵谷皆被歸類為後印象派畫家,但兩人與印象派致力於表現熱鬧的都會、繁忙的城市生活的作風大不相同。他們皆熱衷於鄉野景致及依然保有農業社會風貌的城市近郊。


早期的高更以風景畫起家,在一八八六年以前,他的作品有三分之二是風景畫。在高更現存的早期風景畫裡,這幅北美館借自美國印地安納波利斯市美術館的「白楊木風景」,是尺幅最大一件,完全展現高更強烈企圖心。


從這幅畫可看出他受到畢沙羅等印象派畫家以及巴比松畫派影響,畫中沉暗的綠樹如原始樣態的列柱聳立,以乾擦、短筆塗繪的樹影與草叢微微顫動著,灰撲撲的天色凸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天候,充滿野性力量。


在完成這幅畫以後一年,高更的風景畫即被接受參加沙龍展,在當年,這是巴黎藝術學徒努力多年才能達成的願望,對一個自學的「星期天畫家」而言更是難得,而高更的筆觸熟練、充滿自信,與專業畫家相較毫不遜色。


和梵谷相比,高更也較早獲得專業肯定,不僅沙龍展接受了他,從一八七九年起,他首度參加印象派藝術家聯展,一連參加八屆聯展,未曾缺席。一旦打進印象派的圈子,高更的藝術家生涯也逐步從「星期天畫家」朝向全職專業畫家邁進。



2010/12/06 聯合報】@ http://udn.com/


 



高更展導覽/掩面沉睡女子 想像生與死





















【聯合報周美惠】



2010.12.01 03:01 am



 












「睡在長沙發上的梅特.高更畫像」。
圖/美國凱爾頓基金會收藏、北美館提供



這名側臥沉睡的女子,據信是高更的妻子梅特(Mette-Sophie)。這幅「睡在長沙發上的梅特高更畫像」,是北美館「永遠的他鄉高更展」第一個亮點。


高更出生巴黎,他母親是西班牙裔秘魯貴族的後裔,外祖母是赫赫有名的女權運動先鋒、外祖父是版畫家。高更三歲時,舉家遷往祕魯,直到七、八歲,他才回到法國定居。


高更年輕時曾在商船擔任實習舵手,後來又加入海軍。退伍之後,曾進入股票交易所工作,廿五歲時,他和丹麥女郎梅特結婚,兩人育有四子一女,過著優渥舒適的中產階級生活,從這幅臥睡畫像可見之一般。此畫右邊角落斜靠著牆的畫布,雖不顯眼,但象徵著藝術家的存在。


此時的高更還是位業餘「星期天畫家」,但繪畫在他的生命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首次印象派展覽,給予高更莫大啟發,他認識了畢沙羅,進入科拉羅西學院習畫。就在高更決定獻身藝術之後,梅特帶著小孩返回丹麥定居。


這幅畫為高更和梅特的婚姻留下見證,雖然因她側臥,遮掩了大半面容。


耐人尋味的是,高更在此畫展現了他對睡眠及夢境的興趣,他的版畫「死亡的幽靈看著她」、「永恆的夜」等,也都出現或俯臥或背向觀者側躺的女子,這些如睡似夢的女子結合了生與死的雙重寓意,留給後世更多的想像空間。


高更展將在北美館展至明年二月廿日,購票洽年代售票系統或北美館售票窗口。



2010/12/01 聯合報】@ http://udn.com/


 



高更展導覽/高更 「畫」說優越野蠻人





















【聯合報周美惠】



2011.01.01 03:13 am



 












「希瓦瓦島的巫師」
 



「野蠻人比我們更優越。」高更為了應證自己的觀點,也為了尋求更原始單純的生活方式,從法國巴黎,一路漫遊到布列塔尼、巴拿馬、馬丁尼克島,及至大溪地。雖然愈來愈遠離歐洲中心,但他仍不滿足。


高更在一九一年,遠航前往距離大溪地東北方一千四百公里的馬貴斯群島,當時該群島南方的希瓦瓦島仍有食人習俗,是高更眼中最野蠻原始之地,他在此地駐留,直到在一九三年去世為止。


這幅「希瓦瓦島的巫師」是高更去世前一年所作,這幅畫在三年代差點遭希特勒焚毀。希特勒曾在一九三九年焚毀上千件藝術品,它幸運地逃過一劫。


高更在他生命中的最後階段,不再為畫作命名,他晚期的畫作皆由畫商、藝評或收藏家依情境發想取名,而這幅畫又名「披著紅披風的馬貴斯男子」。畫中人真實的身分成謎。


有人認為他是高更的友人哈阿普阿尼;也有人認為他是一名專為當地土著舉辦各類儀式或祭典的巫師。


畫中人蓄留長髮、左側髮際別了幾朵小白花、身形呈女性化等特徵,也充滿話題。根據人類學研究,這類女性化的男人,在玻里尼西亞社會中司空見慣,高更多次描繪這類型男子反映了當地的民情,也展示原始社會對邊緣性別有更大的包容力,再度應證高更「優越野蠻人」觀點。


高更展將在北美館展至明年二月廿日,購票洽年代售票系統或北美館售票窗口。



2011/01/01 聯合報】@ 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