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唯一的生機


 


昨天下午參加公視李四端所主持的【爸媽囧很大】節目錄影。主題是【談<零體罰>】,兩小時討論得沸沸揚揚欲罷不能。


 


師長與孩童(大部分是十五二十時的在學學子)對打擂台,主持人無須多費口舌,自然辯論精采,因為這個議題打從二.三十年來就爭議不休,即使政府已於95年明文規定【嚴禁讓學生身心受到不舒服的處罰】,但校園老師過度管教學生的聽聞依然存在。難道教育工作者如此白目,不顧飯碗,明知故犯,公然挑釁 ?(「體罰」是「處罰」的一部份,處罰方面教育部頒訂的「教師管教辦法」有明文規定。)


 


問題出在施教者本身的人格養成不夠健全。認知.情緒和行為是構成人格的三要素,你怎麼看待你自己,你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同時,你怎麼看待你所施教的對象,他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師生珍惜良緣視雙方尊尊人己愛人。「比馬龍效應」眾人皆知,但在施教的過程中,卻容易受學生行為的激怒,你的上級主管「威之以嚇」——說你身為成人就該有師長的包容心,學生懵懂無知,需要你有教無類循循善誘。教師百口莫辯,「我就是愛他,我打他.罵他都是為他好,不然還為他大動肝火,跟自己過不去?玉不琢不成器,打是愛罵是情呀 !


 


OK !「玉不琢不成器」,雕琢玉石豈能速成?


 


學生正如埋藏在地底層的金....錫甚至翡翠.金剛鑽,他需要師長的「識材」,適才適性慢雕細琢,親..生三頭齊心併進,愛心.耐心加上時間的焠鍊,總有一天學生將「成器」成為有用的棟樑。打罵使受教者生理.心理受到危害,他對你不能心悅誠服,自然達不到教育的功效,甚者使他對你產生怨恨,如此雙輸,你還執意孤行?


 


不!我相信你有不得已的苦衷,因為你的原生家庭和過去受教的經驗告訴你「不打不成器」,「我就是這麼長大的」,沒錯!但是人類文明發展與時俱進,你若跟不上時間巨輪前進,你就是不適任的教師,因此下手.開罵之前要及時「喊煞車」。「零體罰」就是「絕對禁止體罰」,沒有所謂「適度的體罰」這種「灰色地帶」。


 


你要以教育工作為職志,就必須有此充分「認知」,繼而能做好「情緒」管理,那麼你表現在這份專業工作上的「行為」必能勝任愉快。


 


做個稱職而有效 能的 老師首要就在要明白「零體罰」的真諦。祝福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