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28連假上中嶺山黃庭禪修初階三日以來,


每週一晚上跟著宸安組長引領的[忠孝家族]進行之【生活禪】,


借同儕共修之功,對習氣的自省、內觀,進而潛移默化,獲益良多。


 


每週四晚上RC語音課程【中華國學講座】,張講師講[中庸]33章之前24章,均已明白闡示。


 


今晚從20~24章,言【誠】之道。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21)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22)


 


[其次致曲。曲能有誠。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23)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24)


 


張講師前後呼應、一以貫之,允執厥中、一語總結:


此儒學的[至誠如神]=道家的[清靜]=佛的[(?)]


[]本乎天理,合於人道。


"[至誠如神]=心誠則靈,誠為至善,時時存善念~~~~


                                                     感恩 愛真加注 ~~~~ "


 


 


若拿中國哲學的[]跟西洋的[]做比對:


愛,一味復出,恐流於溺愛危機;誠,定義於生成、長養的主軸,能通達權變於過程中,或軟硬兼施,以達變通圓滿效應。


 


我專注聆聽卻也消化不及,只怪自己基礎甚差,努力不足,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能十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20)


 


!說的比做的容易,我借抄經來磨練,可長養一些[君子所以學者,為能變化氣質]?


 


!癡人說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