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9(日)

午後續行象(匠)寮古道&石空古道

DSC08693.JPG

12:30石空山登山口左往象寮古道行,可達外澳;

咱往右行石空古道直行:

DSC08696.JPG DSC08697.JPG DSC08719.JPG 

12:56抵鐵皮屋,

雄哥說,已前這是一間土埆厝。

13610.jpg DSC08718.JPG  

DSC08706  

屋前菜園的狗尾草(兔尾草)花

 ~~感恩  ALICE告之

走了一段產業道路,下坡的水泥路讓腳趾不舒服。

13:16分岔路左往梗枋古道,到宜蘭頭城;

右往石空步道,到宜蘭外澳,

我們向右轉下去。

幸好群蝶紛飛(我當然照不到),

野花遍地開,讓我忘卻疲憊。

山茼蒿開花:

DSC08713

魚腥草花:

DSC08714 

白色龍船花: 

DSC08715  

再度轉入水路山徑,生態更豐富:

DSC08700.JPG

長銀塵蛛(雌)的隱帶.   感恩  無忌告之

DSC08720.JPG  

豆芫菁~~有毒   感恩  無忌告之

DSC08724.JPG

靈芝

DSC08721.JPG  

DSC08728

 接天廟補足大量[天水]

清冽甜美猶如天賜甘露

已約14:00 

DSC08729  

DSC08731.JPG  

終於在黃金嶺福德祠前跟伯朗紀兄重逢,

他英雄護花使命必達,犧牲享受,感佩感動。

DSC08732.JPG DSC08740.JPG

黃金福德祠

廟中有廟

DSC08739.JPG

DSC08743.JPG   

石空步道繼續下坡

走溪畔土坡路

13612.jpg

DSC08748  

DSC08752.JPG

兩位在前,

三位在後。

我在中間。

DSC08749.JPG

DSC08755.JPG

此行已到尾聲,汗水浸溼衣服,

刻意留步愛拍照。

脫帽照相時,不經意又甩掉一副台陽眼鏡?

反正不知何時不見?啊!

汰舊換新正是時候了。 

DSC08756.JPG

榕嶺土地公廟

DSC08757.JPG DSC08758.JPG

陳琳啵棒,走完全程;

伯朗紀兄,墊後護花。

DSC08766.JPG

外澳就在腳下了~~

DSC08769.JPG

龜山島,我來也~~

DSC08774.JPG DSC08775.JPG

雙花蟛蜞菊(花名)

山花壁上綻

我心花怒放

DSC08776.JPG DSC08777.JPG  

回首  阿琳擺pose給我

一臉倦容,又是昨晚興奮的失眠啦!

DSC08778

 海檬果開花 

落花 

DSC08780

DSC08781 

三位好夥伴~~您辛苦了!

DSC08783 

山上有小廟

海邊有大宮

主神:武當山玄天大帝

接天廟是原始廟

與後建的山下的接天廟距離2.2公里

 過廟旁地下道到馬路邊,再過馬路,

15:40到伯朗咖啡店下午茶:

DSC08787

S__21954568

雙人下午茶特價599:

三層:焦糖、蜂蜜鬆餅+兩個蛋糕+三樣水果+2杯飲料,

外叫3杯飲料+一個冰淇淋,

總計:1085大洋。 

4:10左右離開,

遊客已走了一大半,

驚覺回程要塞車了。

684.jpg

 DSC08792

 這頓下午茶耽擱了,不然可更早回到家。

老葉搭雄哥的車,咱5人每人都獲贈

雄哥的神秘禮物~~排汗休閒運動衫。

DSC08793  

在紀兄休旅車上,遠眺龜山島,暮色蒼茫。

 

承蒙

伯朗紀兄送咱3人送到松山南京東路東興路口。 

回到家快7:00了。

 

20190609古道行

這是陳琳的紀錄。

我專注行程,甚至忘記看我的腕表記步了。 

 

PS:

「象寮」,舊名「匠寮」,因昔日為「軍工匠寮」而得名。 這些軍工匠在此搭寮,砍伐林木,以供給台灣水師修造船艦之用。「象寮」與「匠寮」發音接近,是由「匠寮」演變而來。 民國六十二年(1973年),象寮聚落因颱風造成土石流災情而遷村,空留大片幽幽竹林於此。

 

取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397)

 

[宜蘭頭城].梗枋古道.坪溪古道.象寮古道

************************************************************************

 

石空,位於宜蘭頭城鎮外澳里的山區,如今只是一個沒沒無聞的小聚落,但卻名見於史籍。石空古道, 是淡蘭古道支線之一。

 

根據《噶瑪蘭廳志》的記載,淡蘭之間的官道繞經台灣東北角,自艋舺至宜蘭城, 約二百里,路途遙遠,商旅咸感不便;於是民間商旅另走出一條捷徑,從頭城外澳附近,取向西北行, 斜過石空仔山,走往雙溪,再經由平溪,出汐止,使宜蘭城至艋舺的距離縮短為一百二十五里。 石空即位於這條淡蘭古道的路線上。

 

《臺灣府輿圖纂要》中的《噶瑪蘭廳輿圖纂要》也提及,道光年間,駐蘭營的千總黃廷泰 率員入墾雙溪大平地區,即是經由石空古道進入雙溪鄉。其路線為:

 

「由頭圍北關內 土名外澳仔,登山至外石硿嶺,轉北五里為內石硿嶺,越嶺東北支分小路一條,七里至烏山溪尾寮...」

 

「石硿」,是石空的舊名,其居民是由雙溪烏山地區移入的。由此可見,石空古道至少在道光年間已經形成, 後來也成為 安溪茶商由艋舺入蘭的一條捷徑。

取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390)

宜蘭頭城.石空古道

 

 

感恩

祝福

arrow
arrow

    阿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