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5分鐘的引言人發言         事後卻懊惱該講的沒說到


 


中場休息10分鐘  請教作者  山茶花&茶花孰是有關[東方美人]的意涵


作者認為兩者相同。但阿芳死心眼,認為製茶的小朵單瓣的白茶花有別於觀賞用的花期長達兩個月的山茶花。
【東方美人】是
膨風茶的別稱,也影射客家女性同胞溫婉含蓄的美。

東方美人茶,又名膨風茶、椪風茶、舊稱番庄烏龍,客家人亦稱其為冰風茶、煙風茶或稱為蜒仔茶,又因其茶芽白毫顯著,又名為白毫烏龍茶,是台灣十大名茶。~感恩 劉老師


 


由左至右:捷明、笑一、主講者 黃義、惠月~黃金讀書會會員 &筆會秘書長  左老師春香


 


會後全體大合照 


 

                                                                                                感恩 瑞琴學妹提供照片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客家筆會每三個月舉辦一次的


【文學客家下晝茶】,


是如此令人期待!


 


8/18下午由


莊華堂老師主持的、


黃義作者親自坐鎮答辯的


<<東方美人>>


12萬言長篇小說的探討。


 


作者與讀者、專家與作者、彼此心得交換,


氣氛輕鬆愉快,場面溫馨和樂。


沒有過多歌功頌德的美言褒獎,


有的僅是真誠互動的心得分享。


 


作者公餘閒暇,手不離掌中電腦,勤奮創作,


他投入各類小說的創作多達百萬字以上。


 


這本因應客委會出版品補助而生的


<<東方美人>>(權威創意媒體 2010年11月初版)。


作者藉北埔【茶王】姜阿鑫


與兩位身旁最愛的女人 詹蓮妹&黃香妹的愛情故事,


架構於茶業的興亡史中,


不慍不火道盡人間多少美好的情操。


 


小說家 莊華堂老師(主持功力一級棒)委婉說:


[作者沒有活過日據時代];


[大家共同的歷史記憶]沒處理妥當,


是作者最大的致命傷。


他還引用 名小說家   高陽的名言:


[歷史除了人名是真的,其他的都是假的;


小說除人名是假的,其他的都是真的。]


這部小說直可界定為[電視小說]。


 


不過,


這部巨作在三個月內速成,


原先是[電視劇本]的三千字大綱鋪陳而來。


記得今年五月初次展卷閱讀,就欲罷不能,


因為故事的場景多為熟悉的兒時客莊景致。


 


詹蓮妹、黃香妹、詹惜芬、吳玉玲四位女性,


歷經百年時空,三代典型[東方美人]的女性


堅強、寬容,具備輔佐家庭、事業的美德的


[人間奇葩],都是作者匠心獨運巧妙安排的~


【憐(蓮妹)香(香妹)惜(惜芬)玉(玉玲)】


充分顯示作者對女性的尊重與疼惜。


 


本書僅止於第一代


詹蓮妹&黃香妹 壽終正寢矣  即落幕~


期待 黃議這位[客家青年才子]的創意巧思,


在 續集<<東方美人>>中,


早日讓 第二代詹惜芬&第三代 吳玉玲


亮麗登場。


 


這場文學探討之旅,


我見識到與會所有術業有專攻前輩的涵養,


益發突顯自己的孤陋淺鄙。


 


感恩


春香秘書長及工作團隊的用心策劃與安排。


 


祝福


普天下所有人


擁有美好幸福的每一天


 


恁仔細


承蒙你




**********************************************************************************


《東方美人》本事
   黃義自敘





拙作《東方美人》,內容將數千年來與人們生活最息息相關的「茶」當作主題,透過故事主角姜阿鑫與初戀情人詹蓮妹,和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黃香妹,兩位客家女性的一生相互扶持與體諒,如同茶葉「一心兩葉」歷經製茶堅韌揉捻的過程,最後熱水一泡,茶香四溢,味甘潤喉,把這感覺轉化成《東方美人》這部具有台灣客庄近代史縮影的一部小說。





「茶」是文化產業的經典代表,「東方美人茶」即膨風茶,更是台灣客家農業與文化結合的重要文創品。在淺薄的認知中,過去「茶」的產業鏈,不管是人口或是土地面積,都僅次於稻米,而「茶」本身的文化能量,更是文人雅士寫畫詩詠創作不絕的題材。所以,黃義此次寫作,以「茶」做為基礎,將茶道文化的鄉土人情味,藉著北埔客庄的姜阿鑫故事,以細膩、樸實,深富客家況味的筆觸,寫下一段愛情、親情、溫馨感人的故事,雖然內容及人物全為虛構,但仍舊可以從中略知台灣歷史演變的脈絡。





簡述小說如下:





內容描述兩位傳統的客家女人(香妹和蓮妹),如何在家庭與事業上,輔助姜阿鑫成為「茶葉大王」到最後事業衰落的過程。





故事發生在民國初年的大隘地區(北埔),台灣還處於日據時代,姜阿鑫從日本明治大學留學回來,在阿叔姜睿昌的茶廠擔任助役(秘書)的工作,了解到北埔「膨風茶」(東方美人茶)的歷史及優點,決心在茶產業發展。





此時,在茶園結識了初戀情人─詹蓮妹,然而因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緣故,娶了竹東茶商黃大山獨女─黃香妹,因而合併岳父及北埔的茶廠,展開不斷受到考驗的人生經歷。





後來詹蓮妹家人搬至竹東,在父兄相繼不在人世的打擊下,詹家母女生活陷入困頓。蓮妹為了賺錢還債,因緣巧合的在茶店遇見姜阿鑫,並接受姜阿鑫的要求,到「竹香」茶行工作,從此蓮妹的一生,便和姜阿鑫的事業緊緊相扣,展開商場風雲的人生旅程。





當時茶業的經營得通過日本人的這一關,而田中一郎就是日本人派在茶廠監視的人。但在一場年後的重要會議中,姜阿鑫裁定了蓮妹的建議,要辦一場別開生面的新竹區「茶葉品嚐大會」。過程中,蓮妹不但要顧內,把每一廠區春茶所採收的茶葉,一一指示做好流程的管理,同時還要兼著幫姜阿鑫顧外,忙得不可開交。





為了擴大生產,提升品質,姜阿鑫有意購買新式製茶機組,運用比價及機器試驗,在蓮妹的協助下,防範了田中一郎串通日本機器商人,運用酒色聯合敲詐,讓永新公司的茶葉品質大幅提升。





為了這場創意的新竹區「茶葉品嚐大會」,姜阿鑫指派蓮妹回到北埔,負責教導採收要領,同時培訓當地的中學生如何沖泡茶葉,晚上就住在親戚家天水堂。這段時間,正值端午前後,是「膨風茶」最佳的採茶時間。





採葉時,茶株要摘兩葉一心,鄉親們依著慣例唱採茶山歌,洋溢著一片歡欣、充滿樂活的生命力與客家情。本文中,有數段情節是客家山歌的獨唱及男女對唱,即興的歌詞與故事內容息息相關,有慢、快板節奏的平板、山歌仔、老山歌等共十二首,展現茶庄採茶山歌的優美,曲譜附錄於書後,供讀者歌唱。





經過了數月來的籌備,「茶葉品嚐大會」終於舉辦了,地點就選在他的故鄉母校─北埔公校。當天姜阿鑫和香妹兩夫婦都在門口迎接各界代表,每個人都讚揚姜阿鑫為人謙恭沉穩,對政府的政策十分配合,對地方建設更是常捐善款,很值得稱許。





會場上,蓮妹不停的幫忙招呼大小事,讓香妹體會到,這位工人們口中的「詹蓮妹」,在姜阿鑫的事業輔佐上是如此的重要。兩個女人心彼此相惜的感情油然而升。禮堂兩旁,是由蓮妹一手教導的學生來做茶品試喝。蓮妹也在台前親手做示範,將山泉水以炭火慢慢煮沸,置於一旁,稍稍退溫,將膨風茶葉置入二分之一陶壺之中,倒入此熱水。這時,茶葉之色、香、味的表現,會因泡茶的水溫適當,茶葉的溶出物剛好,茶湯的活性便能展現,香氣撲鼻,喝入口的滋味鮮爽、喉韻滑溜,口感極佳,甘甜味美。後來,姜阿鑫和蓮妹一起唱山歌,讓來自各地的政商名流及洋行代表、南北茶葉盤商大開眼界,下午並在慈天宮前舉辦山歌比賽,同時請來放送局的主持人以及唱片明星獻唱,晚上還有做大戲,辦得聲色俱佳,成為北埔庄的大事,從此打響了北埔「膨風茶」的知名度,名聲遍及台灣,傳揚國際。





然而,不甘心被冷落的田中一郎,卻聯合外面的奸商,利用晚上加班的時候,暗地裡指示工人在揉捻茶葉時掺上黃土,使得茶葉揉得不甚緊結,體積變大,卻有重量,這是利用黃土在裡面的重量來賺差價,把多出來的茶菁加工轉賣出去,賺黑心錢來報復姜阿鑫及蓮妹。後來黃泥土之事,終於被蓮妹和姜阿鑫知道,田中一郎被警察抓走。





為了拓展外銷茶葉,姜阿鑫及蓮妹一起北上大稻埕,與茶商交際應酬,首攤在江山樓,當晚第二攤,移到北投。姜阿鑫酒量不敵,幸好有蓮妹緊急送醫,並在醫院日夜照顧,救了姜阿鑫一命。





1933年,義民祭典北埔輪庄,蓮妹回到慈天宮,適才晃然若見,一直蟠繞在蓮妹心頭,多年前她和姜阿鑫分離的景象,不正是眼前這番景致,可是當時,她的心卻是冷的。





1935年四月二十一日發生大地震,許多廠房傾倒,姜阿鑫的茶廠也遭受創,損失慘重。





1937年東亞戰爭,日本發動侵華戰爭,1941年日本偷襲美國在太平洋的珍珠港基地,掀起了太平洋戰爭,台灣陷入美軍轟炸的戰區,北埔山區有許多的防空洞。1944年香妹和蓮妹一身簡衣,遇見街頭行乞的一對母女,後來收留她們,然而婦人留字離去,遭車禍而死,留下一女,怎料竟是蓮妹和姜阿鑫的私生女─「詹惜芬」。





隔年(1945),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將台灣歸還國民政府。





1945年十月,國民政府代表陳儀來台接受日本降書,當時百業蕭條,為了鼓勵民生建設,拉攏各地商賈士紳,而許多主張台灣自主的異議人士,也透過各種場合與姜阿鑫聯絡感情,希望得到他的金援資助。





1947年二月,台北城發生二二八事件,各地亂事頻起。蓮妹從台北龍中瑛知道二二八事件的原委,及將來可能會發展的趨勢,幫助姜阿鑫一家人逃往苗栗卓蘭,躲入豬舍,避開了掃蕩,從此香妹感恩蓮妹的協助,展現包容之心,蓮妹和香妹成為好姐妹。





二二八事件風波平息之後,姜阿鑫聽信蓮妹對茶價的建議,率先響應政府的經濟政策,抑制民生物價的飆漲,因此得到中央政府的重視。姜阿鑫在北埔蓋起一棟新式的別墅,成為鎮上指標建築,並於1951年當選台灣省議員,是大新竹地區的代表,使得北埔風風光光。後來,香妹提議姜阿鑫納蓮妹為二房,「馨香兩門」與「蓮心苦成」這兩道命籤,終於在姜阿鑫與蓮妹結識後三十年應驗,蓮妹正式在姜家有了名份,從此伴隨姜阿鑫終老。





數年後,姜太明自美國留學回國,正值台灣經濟起飛,鼓勵發展工商業。但姜太明為了選舉能夠勝出,在茶罐裡裝鈔票賄賂開票中心,被人發現檢舉而落選。姜阿鑫為了其子姜太明的官司,四處奔跑,香妹終日以淚洗臉,身體日漸虛弱,蓮妹不但要幫忙管理茶葉公司,同時也要照顧香妹的起居,最後姜太明被判入獄服監,香妹哀慟而逝。





傳統的茶葉市場,在出現了碳酸飲料及西式咖啡後,漸漸的被新式管理的企業所取代。1965年,永新公司因為周轉不靈,龐大的負債使得姜屋被合作金庫查封,同時,詹惜芬留美回國,其在美國留學時結識了新竹富豪吳水獅的後代吳東聖





1966年,姜阿鑫偕蓮妹移居台北,晚年的生活由詹惜芬照料,兩老過著平淡的生活。





1968年詹惜芬嫁入吳家豪門。不久後,輔助的家族事業,改名為「新元集團」。





直到1980年九月,蓮妹因重感冒住院國泰醫院,隔月過逝。1981年姜阿鑫也在國泰醫院,因肝癌過逝,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許多年後,後人重訪北埔,也許景色依然,懷舊猶存,姜阿鑫當年叱吒茶界的一家人卻已溘世,獨留後世為他們的事蹟懷念不已,時至今日,猶有甚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