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3/03/01(五)正月二十


農曆正月二十日是「天穿日」,天穿日是客家人特有的節日。這一天必需休息,據說是為了紀念「女媧」煉石補天的典故而流傳下來。



客家話有句俗諺說「有做無做,尞(休息)到天穿過」,因此過去客家人元宵節後的天穿日,無論有錢沒錢、男女老少,總要瀟灑放假一天。
客家人每逢天穿日,婦女們把甜粄(年糕)裹粉油炸或煎軟全家吃,這一天不工作。有此一說——


天穿日這一天,男不耕田,是怕鋤地會使大地漏水;女不織布,是怕穿針引線,戮破天堂。 一旦如此,再辛勤工作也是枉然,所以客家俗諺說「天穿毋尞(不休息)做到死」及「天穿不尞苦到死」。



就算天穿日賺的錢也會漏光,因此天穿日當天男男女女是不工作的,後來才衍生為[天穿日唱山歌]的習俗。
天穿日是客家人才有的節慶,就是在元宵節後五天的正月二十日傳統上,農民在補天穿時都會在家做其他的工作,而不下田耕作,深信「這天下田會觸怒天神,全年將出現天旱」的古老傳說。
 
“天穿日”相傳是女媧補天的日子。蘇軾有詩句說:「一枚煎粄補天穿」,正是指客家人過天穿的情形。據清代俞士燮《癸巳存稿》卷11《天穿節》條中考辨,認為“天穿日”就是24節氣中的雨水,取“雨水屋穿漏”的意思。宋以前的風俗,是用紅絲線繫住煎粄投到屋頂上,為“補天穿”。所以宋代李觀有:「媧后歿後幾多年,夏伏冬愆任自然,只有人間閑婦女,一枚煎餅補天穿」的詩句。如今客家婦女在煎粄上插紅絲線就是這樣沿用下來的。不過,客家人來到台灣之後,已逐漸淡忘這種行事,目前只正月二十「天穿日」,即天穿地漏之日也,此日不出門工作,尤其不下田工作,只可在家裡做一些其他事,叫做「尞天穿」,婦女以紅絲線串「油錐仔」(食物),稱為「補天漏」、「補天穿」,取協助女媧氏補天之意。

一九六二年的天穿日「尞天穿」,在苗栗市曾舉行第一屆全國山歌比賽,次年移至新竹縣竹東鎮擴大舉行,每年都聚集全國各地山歌大小調好手,在「天穿日」,大唱大比山歌,每年都要連賽三天,吸引無數觀眾聚集聆聽山歌,至二○一三年為止,已經舉行了五十二屆,可謂台灣歌唱曲藝活動中,最具特色而且歷最久、規模最大的音樂盛事。存有“天穿日”的節慶名稱而已。






 



相傳天穿日這天也是女生穿耳洞的吉日呢!以前客家阿婆都選在這天穿耳洞,她們的原因都不相同,有的說,媽媽們會在這天帶小孩去穿耳洞,祈求小孩乖巧聽話;有的說,這天打耳洞比較不容易發炎感染;還有傳說會跟女媧娘娘一樣漂亮;也會好命不會勞祿做到老。由於天穿日歷史悠久,真正的原因不得而知,信不信在於個人,然而這樣的傳說確實讓我們的生活更添情趣。


大家或許不知道,宜蘭縣的壯圍鄉有座「補天宮」,香火鼎盛,是台灣最大的女媧娘娘廟。管理員說:「拜天穿確實以客家人為多,但福佬居民也不是沒有;天穿吃菜頭糜眼睛才會亮,我們廟中特別準備紅湯圓、鹹粥,好讓信眾吃了平安健康眼睛好。拜女媧人都會變漂亮的,所以無論福佬、客家,什麼族群都很好呀。」宜蘭當地人過天穿,當天不拿針線、不曬棉被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