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鐘花其懸垂的花朵,宛如一個個吊在枝枒上的小鐘,


 


「金鐘一響,黃金萬兩」。


                     ~感恩  劉志祥老師金玉良言。





美麗的花花草草不勝枚舉


拜花卉園藝發達媒體傳播開展了吾人的視角



 


因為它的花朵像風鈴,故以風鈴為名



風鈴草的花色明麗素雅。



 


格友鳳梨頭<美麗的風鈴花>


 


 


使我想起社區的<吊鐘花>


拍得不甚理想 直到今日


才有美麗的心情分享


 


這兩種都是美麗的花


 


 


以下<吊鐘花>圖片取自奇摩網站:


 



   


 



 



吊鐘花(Fuchsia hybrida)




學名:Fuchsia hybrida


英名:Lady's eardrops


科名:柳葉菜科


別名:燈籠花、倒掛金鐘、吊燈花、浮鉤草、燈籠海棠。


植物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約30-60公分。


葉:具葉柄、對生,卵形有鋸齒。


花:花梗自枝稍葉腋長出並呈下垂狀,花瓣有單瓣和重瓣之分,八枚雄蕊,一枚雌蕊, 雌蕊比雄蕊長,花萼比花瓣還長,花形極似小花鐘,其狀甚為奇特可愛,花色除了黃色以外其它顏色如白、紫、青、紅、粉紅、深紅。花期:4月~10月。


本省目前吊鐘花大多以吊盆形式銷售而盆花形式較少,高高垂釣的花朵隨風搖曳,充滿著佳節喜慶即將來臨的感覺。


原產地:紐西蘭、大溪地和中美洲的高原地區、墨西哥。民國六十一年,台灣才有人自日本引進吊鐘花,溫度較低的海拔山區,都是進行培育新種的好地方。 全世界共有原種約一百種,都是木本的灌木或小喬木。但是在園藝學普遍發達的現代, 專家利用各種栽培技術,將它們馴養成類似草本植物一樣的盆花,在原生地全日照的環境下可以長成大樹,因為喜好冷涼氣候,在本省平地育苗較為困難,需利用較高的海拔地區進行,為本省初春到秋末期間珍奇的花卉之一。


繁殖方式:主要以扦插繁殖的營養系為主,品種有Dollar Princess 、Dark Eyes 、Winston Churchill、Marinka、Swingtime 和Southgate ;另外尚有種子系品種,如早期的Chimes和1996年左右由美國PanAmerican公司推出的四倍體F1品種Florabells,後者為目前僅存的種子系品種,其分枝性良好,多花,但花徑比其他品種小,單瓣,花瓣深紫色搭配紅色花萼,同時具有較為耐熱的特性,非常適合本省作為盆花栽植。在歐洲方面,德國金賜樂公司(Kientzler)在1998年推出了一個新品種Ballerina Rot-weiss,其花萼亮紅色、花瓣白色,多花性,植株直立性,非常適合作為盆花生產,可惜目前本省並無引進。


栽培特性:因吊鐘花需要長日誘導花芽分化,因此自然產期在夏季到秋末期間,而生育溫度又喜好冷涼,但這段時間正值本省高溫期對其生育有不利影響,因此本省吊鐘花的生產都在海拔高度較高的區域進行培植,桃園的復興鄉、新竹的五峰鄉、尖石鄉都適合其生產。


用途:切花、盆栽、庭院露地栽培。




參考資料 http://www.flickr.com/photos/lhat/24731593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