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熱鍋上的家庭》讀後


書名:《熱鍋上的家庭》──一個家庭治療的心路歷程


著者:芮皮爾/華特克


譯者:李瑞玲


出版: 張 老師文化  863月初版29


本書強調家庭系統下,家庭動力互為消長。


 


由「系統論」來解釋家庭互動是貼切並吻合實情的。一旦這個系統運作不和諧時,「系統治療」就有其必要。治療師將〈熱鍋上的家庭〉之成員人際互動,透過團體諮商做更適切的歸位〜「父母的歸父母,子女的歸子女。」使家庭的每個人都能恰如其分,且彼此能獨立自由,也能親密和諧。


 


記得十來年前曾參與本書譯者 李瑞玲 老師「家庭互動」兩日的研習課程,她一再提示:「要達成全家『親密』【合】,先要促成個体『獨立』【分】。」此肺腑之言您我都了解,但於日常生活實踐卻不容易。因此有志之人要時時刻刻努力修鍊自我,企求於「全家共生」之中,仍有「自我成長」的空間,當然也能尊重這系統下的每個次級系統。並且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能夠被允許充分活出自己,這可是為人父母者不可不注重的。


 


一個孩子和父母互動中,常經驗到被接納,他就學到了悅納自己。──也能鍾愛自己內心的敵人,對內心折磨自己的部份施惠;若常被挑剔指責,而其錯誤不被容納,那他學得自我挑剔並討厭自己。所以說家庭能傷人,家庭也造人。每人心內的確需要愛、尊敬、了解、擁抱、協調,能如是看待自己,亦能如是對待家人,那麼家庭這小型生態就可相生並共榮,而非相剋而凋萎。


 


家庭的每個成員需要把自我人格整合起來,把自己當做自己的生活重心,能求得完整獨立的自我,才能進一步期求與家人互尊互信。可是一般人往往不易得到獨立和親密的平衡點。而所謂【家庭自我混淆】,【自我不分化】的狀態,都需要釐清、再界定新的平衡點;能【自我分化】就意味能彼此尊重,不挑剔,不控制,不過度介入,這樣先能【分】,才能再【合】。


 


十餘年後再展卷閱讀此書,我惕勵自己:不再強迫人家改變,卻要學會善待自己。深信:由於我的善變,變善,而我的家人首先蒙受其利。


 


而且把家庭視為一個關鍵,往上延伸家齊、國治、天下平一貫大道;往下身修,正吻合「自我探索」的議題。


 


外國馬斯洛有名的「人的五大需求說」──生理需求、安全感、愛與隸屬、尊榮感、自我實現,和宋明新儒學「定、靜、安、慮、得」的格物致知說有異曲同工之妙,不論古今中外人士終其一生都追尋安身立命吧!只不過人有聖、賢、才、智、平、庸、愚、劣之別,各人的「自我實現」格局的大小寬窄自有不一。深覺自己僅是介於智、平中人,能清楚認知自己的能與不能,今既已走下職業舞台,還期望再度開啟另一平台,以供恣意適情揮灑更亮麗的自我,也可以達到充分的自我「資源回收」、「再生利用」的「剩餘價值」!


                                                                                   1997/12月完稿


                                                                                                                                              2010/3/4修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